1、还需注意的是,进入8月以来,据出行局不完全统计,包括特斯拉已有12家车企开启了降价,新一轮的价格战已经彻底打响,中国汽车市场开始了在一起降价。
2、最新消息,Model Y长续航版和性能版直降4万,降价后的售价分别为299万和399万。当然,Model 3也没闲着,给出了现车8000元的限时保险补贴。特斯拉带头降价,可以说是价格战始作俑者的最新表态。
3、月14日,特斯拉官方发布消息,特斯拉Model 3 推出现车8000元限时保险补贴。同时,Model Y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售价均下调4万元,调整后起售价分别为299万元和399万元。全行业都在等着特斯拉降价。
4、而最近的则是,8月11日,极氪针对旗下明星车型——极氪001推出限时“官降”,降价幅度在3-7万元,基本上相当于打了9折。
5、特斯拉的价格战又来了!根据特斯拉官方微博消息,从8月14号(也就是今天)开始,Model Y长续航版的起售价从原来的339万调整到299万元,高性能版的价格从339万调整到399万,两款车型均有4万元的降价幅度。
1、进入8月,新能源汽车促销战再度开启,短短十几天,已有十多家汽车品牌开始亮出“降价促销”政策。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冠军品牌——特斯拉,也迎来了今年的第三次降价。
2、特斯拉大幅降价,Model3跌破23万 特斯拉投下了2023年新能源市场的第一枚炸弹,旗下两款主力车型进行了大幅降价,Model 3跌到了299万,而Model Y也降到了299万。
3、从最初的国产宝马iX3上市四个月官方降价7万元,到去年11月奔驰纯电动车型的大幅官降,再到此次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的官方促销,主流外资品牌已经在纯电动车市场开启降价模式。
4、理性分析这句话其实并不是错,不过前提是非行业自身推动的价格战,而是由外部因素针对个别企业进行补贴而推动的价格战属于不正当竞争;反之,由行业自身推动的良性竞争则不能这么评价,汽车降价是必然,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5、如果说新能源车品牌,影响力最大的三个品牌,那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应该就是蔚来。这不是帮着蔚来吹嘘,而是蔚来的确有着自己的优势,换电,其他品牌就是比不了。
6、博弈:豪车降价挤压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的蚕食之下,一向以高傲姿态示人的BBA,最终也要向大趋势低头。
也就是说,电动汽车连续降价是市场适应和发展需要,即使连续降价也不应该出现质量问题,毕竟是交通工具,如果出现事故的话,那就不是卖一台电动汽车的问题了。
据初步统计,进入8月以来,多达10个汽车品牌相继采取“降价促销”政策,涵盖了官降、限时促销和限时补贴等多种形式。这次降价政策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车型上,涵盖了数十款车型,降价幅度从2万元到6万元不等。
一边是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的降价大促,但另一边,也有车企开始推出保价政策。继蔚来、理想、奥迪、保时捷等车企宣布不参与“价格战”后,哪吒汽车也宣布推出保价政策。
日前,据乘联会最新数据表示,6月份新能源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0.9%;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只有7%,一个令人欲哭无泪却又意料之中的数据。“大人,时代变了。
以最新的6月数据来看,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55%,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2%,进入到2023年,虽然主流合资品牌均向市场发布自家纯电产品,但从终端零售销量来看,远不及品牌旗下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而且,在进行了官降之后,ID.3的7月份销量超过7300辆,环比大增300%,成为当月销量最高的合资品牌纯电动车。
其实,相比起轿车领域而言,新能源车对于传统合资SUV车型的打击,还是要更大一些。
一季度,受特斯拉降价影响,叠加“国六A”清库存,以及车企和地方政府对汽车消费的联动补贴,汽车行业爆发惨烈价格战,从新能源汽车到燃油车,从平价品牌到豪华品牌,前前后后有近50家主流车企的上百款车型加入。
国产新能源汽车全面溃败的原因:特斯拉降价带来的巨大冲击、国家补贴政策退出带来的资金链危机、始终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等。
咱们查一下特斯拉近几个月的销量就能发现,其实特斯拉这次连续两次降价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想通过降低价格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可以说,正是因为特斯拉的降价,让国产新能源车所有的涨价理由一夜之间崩塌了。
早在2006年马斯克还公布了特斯拉的四个计划:造一辆跑车;用这笔钱开发一款人们买得起的轿车;再用这笔钱开发一款更便宜的轿车;在进行上述三步的同时,提供可持续能源。
特斯拉与比亚迪是行业双寡头,而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又超过比亚迪,因此特斯拉的长期降价行为肯定会给国产新能源厂商带来不小的冲击,尤其是那些销量暂时无法突破,而且玩不起长期价格战的造车新势力。